建材之家讯:大概是从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开始,中国公司购买外国公司就会在国内引起一次又一次的轰动。在差不多十年当中,我们先后关注过TCL并购汤姆逊、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、吉利并购沃尔沃。以至于后来有些想成名的企业经营者把这条道路看成是终南捷径,都想走一走,抛出一些假并购来换得虚名。
几年之后,再回头看很多国内企业的大型并购,我们会发现这些并购的共同特点是:都拿回了一些别人不要的资产。比如说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就是一例。从现在的角度看,IBM之所以不要个人电脑业务是因为它的管理层已经发现,在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方面,IBM已经不占优势。IBM后来转型成为一个大型计算机的解决方案提供商,很明显,这是因为美国的成本太高,不再适合保留低利润的个人电脑业务,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则是它最好的方向,所以出售个人电脑业务确实是它最好的选择。
在这里,我们并不想探讨联想或者是TCL,甚至是吉利发起并购的对与错。事实上,并购也没有对错之分。不过如果是别人不需要的资产,常常就意味着它未来会有亏损的可能,事实证明,我们所提到的这四宗大型并购中,也确实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亏损问题。
在这里我们更想看的是一个鲜明的对比,换句话说,看看外企在中国为什么能并购中国公司的优势业务。这同样是前几年引起热议的“斩首行动”:即在华外企拿到了很多国内优势企业的控股权。
拿别人不要的资产和拿在竞争中尚处优势的企业,这在并购里完全是两回事情。因为被并购者的动机是完全不一样的,而发起并购方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。不要的资产要卖,卖家愁的是找买家,而企业在竞争中有优势,买家就必须给卖家一个理由:卖家为什么要卖它?显而易见,对于买家来说,后者要比前者难得多。
由于职业的关系,我研究了几宗交易中国买家的动机,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国内企业经营者在这些并购中,自利的动机并不足,反而是抓机会的动机很足。而反过来,我看到的在华外企并购国内优势企业的自利动机,倒反而很足。比如我研究的一家香港煤气公司并购了国内的很多城市煤气公司,经营者对自己的研究很透:从人才上看,这家公司的各个层面上都有很强的储备,差不多每个老煤气人都可以在内地担纲一家煤气公司的管理;从做法上看,这家公司有很多先进的做法和理念可以灌输到内地的煤气公司;而从自利的角度上看,内地煤气公司很多规模非常小,所以公司扩大规模之后,对于煤气就可以做科研,而其结果是可以分享的。
因此这家公司差的是说服内地煤气公司的主人,也就是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。如果说这样的交易与每个煤气公司达成的话,可能还有问题,但是与地方政府交易反而会容易得多,因为地方政府每年都要补贴煤气公司,而煤气公司自己倒不一样,吃着地方政府的补贴,内部其实有一些小金库,日子过得挺滋润。所以交易很快成批地达成了。
而要别人不要的资产,其结果是什么呢?作为这些昔日大佬的新主人,我们看到这些国内著名企业都吃了相当的苦头。最为明显的是,人家为什么要卖呢?肯定是因为在运营的过程中存在相当的问题,而这些问题都是藏在背后并影响未来的,新主人可未必看得到。
并购作为大型交易,买卖是自由的。赢家自是眉飞色舞,输了也只好苦水往自己肚子里咽,旁人不好说什么。不过,借此可以看到三个要点。
其一是,国企一般最好不要向外发起并购。因为现在剩下的国企都是央企和地方大型企业,很容易出现赔了是国家的,赢了是自己的这样的现象,而且如果我们要的是别人不要的资产,赔的可能性占多数。
其二是,国内的经营者并不是神,碰上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,他们同样无法解决。
其三也是关键性的,不要把并购国外企业资产神化,企业间并购不是一个战役,而是一个交易,不存在企业为国家扬眉吐气的情况。如果我们这么理解它,反而会加重企业以并购国外资产为荣的倾向,使本来应该平衡的交易天平发生问题,引出不必要的麻烦。
上,也就是说其实国内企业现在对外发起并购,条件其实并不成熟。
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,专注于建材+互联网+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,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,建材,装修,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,欢迎登陆http://wap.jc68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