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材之家讯:说到技术创新,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高学历、高职称的科技人员,但从我做企业的经历来看,那些学历不是很高但对技术无比痴迷的人往往更容易创造奇迹。
中国建材下属中国玻纤的总经理张毓强便是这样一个“痴迷者”。他最初是个挑水工,后来经过一步步奋斗成为一家小玻纤工厂的厂长。从坩埚拉丝到池窑拉丝,从年融化量1万吨到10万吨,并拥有全球最大融化量的池窑拉丝技术,在他的带领下,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企业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玻纤上市公司。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,欧美订单减少,但他组织研发了E6配方,使得成本下降了10%,带领企业硬是挺过了那场危机。2013年,国内几家玻纤公司都面临巨额亏损,但中国玻纤却逆势上升,净利润达到6亿多元。说他是“痴迷者”,是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早晨6点到工厂,晚上12点才回家。他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去理解玻纤的生产技术,畅游在玻纤的世界中。
任桂芳是中复连众的董事长,她比我年长一些,我私下里总亲切地叫她“任大姐”。这位全国劳动模范、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,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“韧大姐”,她对事业的那股韧劲儿让人钦佩。多年来,她一心扑在工作上,没有周末和节假日,很多人常用“非常6+1”与“白加黑”来形容她。中复连众最初是家小型的传统玻璃钢制品工厂,在她的带领下,“连众”牌获得了“中国名牌”的称号,中复连众成为玻璃钢管道行业的排头兵企业。开展风电叶片业务后,她又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,生产出了填补国内空白的兆瓦级风机叶片,使企业一举成为行业的领军者。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,中复连众能发展到今天多亏了任桂芳。
中复神鹰董事长张国良也是个典型的创新“痴迷者”,他多年来对碳纤维一直情有独钟。当年为了获得国家的立项支持,他竟写了一首散文诗作为申请报告:“我在实现一个梦想,我被梦中的激情所燃烧,我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!”为了研究技术,他在生产线旁吃住几个月不回家。中复神鹰刚开始的目标是生产T300级碳纤维,后来研究出了性能更高、强度更大的T700级碳纤维,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。技术上实现突破、生产步入正轨以后,张国良又开始研究下游产品,研发了碳纤维自行车、纺织机械配件及碳纤维增强工程塑料等,并不断尝试新的挑战。
还有个“痴迷者”是北新建材旗下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同春。2005年,北新建材投资2.4亿元购买了泰山石膏60%的股份,之所以投资这家企业,不仅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,更是因为看中了贾同春的创新能力。他原来是泰安市建材局局长,后来弃官从商,接手了一个小石膏板公司,一天到晚泡在工厂里,解决了许多石膏板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问题,生产出了低成本、高质量的产品,创造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线。2013年,这家企业的净利润超过了10亿元。
我常想,像张毓强、任桂芳、张国良、贾同春这样的创新“痴迷者”,他们的创新精神解决了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,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。正是因为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“痴迷者”,多年来中国建材集团才能突破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,接连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,在“中国创造”的道路上不断前进。
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,企业应始终把发挥人的创造力放在推动科技创新的中心位置,让更多独当一面的创新型人才成为企业的顶梁柱。这些年来,我总是在寻找一些“痴迷者”来担任企业领导人。所谓“痴迷者”,指的是能一心一意做企业、做事情,干一行、爱一行、精一行的人。尤其是工厂的领导,需要踏实肯干、业务过硬,能钻研生产技术,懂得生产管理。好高骛远的人是做不好企业的。
为什么这么讲?我比较信奉专业化,今天的市场细分程度很高,做企业比较难的是找到一个对路的产品以及一个适合自己和市场。正所谓“有百利不如有一技”,那些一路发展过来的企业,大多都有一个拿手产品,而不是不停地更换产品或更改业务方向。因此我总对大家说:“做企业忌讳‘狗熊掰棒子’,一定要突出核心专长和核心竞争力,对已有产品精耕细作,不断完善和创新。”要做到这一点,靠的就是专业的技术人才与团队,还有执着创新的人。
创新是一个连续的、长期的过程。那些在创新的道路上离成功最近的人,一定是醉心于专业、有创业激情、能持之以恒甚至有些“一根筋”的人。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,要想不断征服技术高峰,企业需要更多的创新“痴迷者”。
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,专注于建材+互联网+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,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,建材,装修,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,欢迎登陆http://wap.jc68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