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材之家讯:《易经》云:“一阴一阳谓之道,断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”易经的一阴一阳,凝练了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。
一位外国友人说:“你们中国是一个很传统、很守旧的民族。”我笑道:“有吗?我怎么不感觉中国很传统和守旧呢?”后来深思了一下,感觉到,这位法国人确实很有观察力,但他的观察力似乎只停留在表面,而没有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。
其实,中国人向来具备反复无常的个性特征,而从外表上看,别人是无法看出来的。
这就是中国式的阴阳智慧。
中国人做事情有三种办法:
第一种:要求别人怎么做,即通过“管人”以达到做事目的;
第二种:要求自己怎么做,即通过“修己”以达到做事目的;
第三种:通过自己身体力行、言传身教,以达到让别人做事的目的,即“安人”。
而最好的办法是通过“修己”以达到“安人”的目标,再通过“安人”以达到“求人”的目的。所以孔子说,要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。
一个人对于这种“求人”之心,如果那个人没有能力达到,或者那个人不愿执行这种要求,那么这个人强加、驱使别人的意愿就尤其强烈。
这种“求人”欲望,被不同的人利用,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,于是就有了圣人、君子与小人之分。
讲原则,又懂变通的人,谓之君子;讲原则,不懂变通的人,是圣人;不讲原则,只懂变通的人,是小人。
但是,我们中国人既有驱使别人的“强迫症”,同时也有“拉拢”别人的个性本能。这这种“拉拢”,就是一种“经营”——不仅是物质投资,还包括情感投资。
虽然孔子说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意思是说如果自己不愿意做的,就不要把这种不愿意,施加到别人头上,但是我们中国人虽然很遵循名言宝典,可也极力反对本本主义与教条主义。
中国人认为只有环境变了,言行做法也要跟着变化,否则就不是善于变通的“君子”,而是迂腐守旧的“小人”。孔子说“汝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”,就是要求一个人要学会变通,做一个会变通的君子。
所以,在实际处世当中,当“己所不欲”与“勿施于人”相互矛盾时,往往会在特定环境与条件下,根据环境的实际需求与变化,合情合理地加以变通运用。
这就是中国式的阴阳处事智慧。
同时,我们中国人很忌讳剖析自己的阴暗面。
中国人做任何事情都习惯于主张宣扬正面的、积极的、有教育意义的事情,反对把反面的、阴暗面的东西,展示出来给大家看。这大概受到儒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,并且这种习惯已经参透到中国人的人性基因里了。
而正是这种不敢或不愿正视自己阴暗面、弱点的处世习惯,养成了中国人在为人处事时,表面上唯唯诺诺、千依百顺,但只要坚定了一个原则或方向,内在里就会死不认帐、死不认错的刚烈个性。
但是,“恭敬”的效果会因人而异,对于不同的人,能够会反映出不同人本性。
“恭敬”而没有原则的“滥变”是小人行径;“恭敬”而有原则的“善变”是君子行径;“恭敬”而“不变”的是圣人。孔子说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亦”正是讲出了不同人的区别。
但是有人会提出另一个问题,问:商之比干谏而死,唐之魏征逆龙颜,宋之岳飞精忠报国,明之海瑞忠直抗上,这些人是圣人了吗?当然不是!——因为他们只有“忠”,却没有“恭”,所以不是圣人,只能成为刚正之人。
《易经》云:“一阴一阳谓之道。”人性也是一样,有“阴”的一面,也有“阳”的一面,否认哪一面,都不符合正视人性发展的自然规律。
但是《易经》除了说“一阴一阳谓之道”,它还接着说要“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”。意思就是说:不管是刚直的手段,还是阴柔安抚,主要是看“断之者”的人是谁?
《易经》认为:如果“继之者”的人是善的,那么“善的人”用阴阳之道,才“一阴一阳谓之道”;否则,就是“不道”,而是一种恶了。
这种“善”从何而来?那就要靠“成之者”的本性。
仁也,人也!——人的本性不管是恶还是善,都要经过修炼,才能成就为“人”!
三千多年前,孙武在《孙子兵法》中说:管理一个军队要“令之以文,齐之以武,是谓必取。”
在现代企业管理中,也是如此。
企业管理有“阴”的一极,也有“阳”的一面。
加强一个组织管理,打造具有凝聚力团队,需要刚直强硬,也需要阴柔安抚。
只有“阴”“阳”两个“极”皆至,才能保障组织的有效运营。
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,专注于建材+互联网+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,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,建材,装修,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,欢迎登陆http://wap.jc68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