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材之家讯:“职业倦怠” 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,用以描述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、工作量过大、工作强度过高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社会现象。在心理学家看来,倦怠是一种情 绪衰竭症状。当工作本身对个人能力、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,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、精疲力尽时,职业倦怠就产生了。
职业倦怠的表现有生理和心理上的表现。生理上呈现出亚健康状态,如吃不好睡不香,反应降低、行动迟缓、注意力分散、记忆力下降、精神恍惚等。心理上则表现为逐渐失去工作乐趣,缺乏热情,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;对工作任务产生厌倦;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惫感,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等。
“职业倦怠”已成为不少公司人力资源会议上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。一些公司的人力部门已然私下启动对内部职员“职业倦怠”的调查,把脉职员的心理状况。
中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。其中“工作”、“个人经济状况”、“来自老板的压力”排在前三位。稍早时候,媒体报道称有关部委一句“弹性延迟退休年 龄”,引来9成网民反对。此外,另一项针对成都市民的调查显示,43%的被访者希望在50岁退休。年纪轻轻便萌生“退意”,不禁让人反思:工作不再带给人 们快乐了吗?
上班有琐事,不如窝病床上
做着让人羡慕的高薪工作,唐哲却像厌学的学生样,有“厌班症”。他给自己找的理由是:“我是个很怕死的人,在医院住起有安全感”。唐哲说,7年前,他曾遭遇过一次青霉素过敏,濒死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,“气紧、窒息,心跳加快,手心出汗……”
上课、做论文、出差、兼做个人投资……唐哲说,工作越来越忙,窒息的感觉竟出现得越发频繁,“但每次到医院检查,身体又查不出问题”。唐哲说,这种莫名其妙的“发病”折磨得他“贪生怕死”,做什么都提不起劲。
赖’在医院挺好,轻轻松松的”,唐哲坦言,现在他根本不想上班。生活中做报告,发表论文,评职称……一系列琐事烦扰,还不如窝在病床上,用手机炒炒股,看看书,“只有在医院,那种不好的感觉才不得来,我才安心”。
专家点评:厌倦社交,躲避不是办法
唐哲对生命、健康过分看重,因而缺乏安全感,最终产生惊恐障碍,时常产生强烈的濒死感和失控感。由此他开始厌倦工作和社交,最终选择逃避,“躲”在医院。为此,更要鼓励他尽快“出院”,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,“躲避始终不是办法”。
“烦,做啥都不顺心”半年辞了三次工最长工作半个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,22岁的庄伟已入院两周。身穿条纹针织衫、牛仔裤,将近一米八的个子,仪表堂堂的他却皱着眉头,埋头不语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年纪轻轻的他就成了“职业倦怠者”不愿工作,拒绝交流。
我觉得老板眼神异样
22 岁的庄伟是中专毕业,半年来,他已“出脱”了三份工作,最长的工作也干不过半月,“不是我不好好干,是别个看我不顺眼!”庄伟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楼当服务 员。刚干了一周,老板将他叫到一旁,“你抽空去理个发”。然而,他并不愿意剪成普通板寸。一周以后,庄伟主动辞职。可事实上,他的“我行我素”并未得到老 板的强硬要求,也未对他诸多为难。可是在庄伟眼中,同事和老板看他的眼神变得有些异样,“那种眼神下,工作根本干不下去”。
不久后,庄伟找到了第二份工作货车司机。在庄伟眼中,同事看他的眼光仍然“异样”。一起出差,货车半路熄火,两位搭档在一边抽烟,却只让他独自去修车,“这肯定是孤立我嘛!”出差回来,庄伟果断辞职,“搭档都看我不顺眼,还怎么干?”
带我打工的邻居走了很受伤从那时起,他的话一天比一天少。一家人吃饭,他恨不得把头埋进碗里,一声不吭。父母再三催促下,今年7月,庄伟才勉强到邻居工作的 皮鞋厂打工。没想到,才隔了半个月,他又回了家。“带我打工的邻居自己走了!”庄伟说,将他带到鞋厂后,邻居就辞职去了广州。这让他“很受伤”,并执意认 为是看不起他,不愿跟他一起工作的表现。辞职后,庄伟没再找工作,“厌烦,做啥都不顺心”。庄伟说,他已经彻底厌倦工作,“没得干头,都是‘找骂。
专家点评:与人交流,别钻牛角尖
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教授邱昌建介绍,庄伟在工作中产生了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产生障碍。他没有及时调节和倾诉,反而过分怀疑猜忌,认为别人看不起 自己,产生被害妄想。最终厌倦工作,厌倦社交,将己退缩封闭,拒绝交往。这已是精神疾病的症状。专家提醒,若遇到人际关系的问题,千万不能钻牛角尖。
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,专注于建材+互联网+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,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,建材,装修,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,欢迎登陆http://wap.jc68.com/